科研级气象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输数据。有线传输方式包括以太网、RS -485等通信接口,可以将数据直接传输到附近的数据中心或实验室的计算机系统。无线传输方式则有GPRS、LoRa、卫星通信等。在偏远地区或者没有网络覆盖的地方,卫星通信可以确保气象数据的实时传输。例如在海洋气象观测中,通过卫星通信将气象站的数据发送回陆地上的数据处理中心,以便及时掌握海洋气象情况。
科研级气象站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1.数据存储
-气象站的主控单元会将采集和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在本地的存储设备中,如固态硬盘或内存卡。这些存储设备可以存储大量的数据,并且能够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数据也会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或触发条件(如达到某个气象要素阈值)传输到远程的数据中心进行长期存储。远程数据中心可以对多个气象站的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和备份。
2.数据分析
-在数据中心或实验室的计算机系统中,科研人员会使用专业的气象数据分析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这些软件可以进行数据质量控制,剔除错误或异常的数据。
-还可以进行统计分析,如计算平均气温、平均湿度、风速风向的频率分布等。并且能够绘制各种气象图表,如温度 -时间曲线、风玫瑰图等,以直观地展示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
-此外,通过数值模拟等手段,结合气象站的数据,可以对气象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例如,利用多个气象站的数据建立区域气候模型,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趋势。
科研级气象站的优点:
(一)高精度测量
1.传感器精度高
-使用的传感器经过严格的校准和筛选,能够达到很高的测量精度。例如,温度传感器的精度可以达到&辫濒耻蝉尘苍;0.1℃甚至更高,湿度传感器的精度可以达到&辫濒耻蝉尘苍;2搁贬左右。这种高精度的测量对于气象科学研究中的精细过程分析非常重要。
-在研究云的形成和消散过程中,准确的温度和湿度测量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理解水汽的相变过程,因为微小的温度和湿度变化都可能对云的微观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2.抗干扰能力强
-传感器和电子设备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设计。它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电磁干扰、环境振动等因素的影响。
-在野外复杂的环境中,如靠近高压输电线路或者交通繁忙的道路,其抗干扰能力可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使得气象数据能够真实地反映自然环境的变化。